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银发族|从舞蹈队到爱心粥屋,68岁的崔金桂步履不停 银发映初心 大爱绽芳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08:24:00    

暖心陪伴

从舞蹈队的组建到爱心粥屋的坚守,从老人的心灵呵护到事实孤儿的暖心陪伴,68岁的崔金桂将退休时光编织成奉献的锦缎,用如火的热情点亮他人生活,以无私的奉献诠释生命的价值,在多个公益领域留下了温暖而坚实的足迹。

舞动夕阳,以艺传情播撒欢乐

2008年,结束郑州铁路局南阳车务段工作生涯的崔金桂,并未沉浸于退休后的安逸时光,而是在广场舞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南阳七一游园的晨曦与暮色里,总能看见她身姿轻盈、翩翩起舞的身影。2013年,怀揣着让更多人感受舞蹈魅力、传递快乐的想法,她携手黄海英、穆书杰,成立了金桂舞蹈队。为了让演出更具特色,崔金桂自掏腰包购置色彩鲜艳的旱船、装饰精美的花轿、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等道具,还与队员们反复推敲,精心编排每一个节目。自此,她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社区广场、敬老院礼堂,那些充满活力与欢乐的表演,成为人们心中最亮丽的风景。

从最初的3人小团队,到如今95人的庞大队伍,金桂舞蹈队的成长见证着崔金桂的坚持与付出。2015年,她带领舞蹈队加入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并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与奉献精神,担任协会妇联副主席。此后,崔金桂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各类大型公益演出,让舞蹈的魅力感染更多人。

每年南阳月季花会期间,金桂舞蹈队都是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繁花似锦的月季花海里,她们身着与鲜花相映成趣的绚丽服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她们用灵动的舞步、灿烂的笑容,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南阳的热情与活力,为这场花卉盛会增添独特的人文气息。

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都是崔金桂和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在卧龙岗武侯祠,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千年古迹前,金桂舞蹈队以一场场精彩的民俗表演,为游客们送上祝福。古色古香的建筑与队员们喜庆的装扮、热烈的舞蹈相互交融,让历史与现代在此刻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今年春节期间,崔金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1月22日,在中达社区的舞台上,队员们身着盛装,用欢快的舞蹈迎接新春;1月30日,三馆一院的民俗大联欢,她们以精彩的表演展现传统文化魅力;2月12日,文化馆的闹元宵活动中,她们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春节前后,28场义演,场场凝聚着崔金桂的心血。她们用舞蹈为人们送去欢乐,也为社区、为城市增添了浓浓的温情与生机。

情牵老弱,以心护心传递温暖

作为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秘书长,崔金桂始终将关爱老人和特殊群体放在心上,她常说:“陪伴是最好的良药,倾听是最暖的关怀。”

今年1月2日,寒风裹挟着细雨,崔金桂带领志愿者们踩着泥泞的小路,来到宛城区溧河街道18里屯村赵大妈家。推开斑驳的木门,只见80多岁的赵大妈蜷缩在藤椅上,浑浊的双眼透着孤寂。崔金桂快步上前,蹲下身握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大妈,我们来看您啦!”说着,从包里掏出亲手编织的羊毛围巾,轻轻为老人围上。志愿者们则默契地分工,有的擦拭窗户,有的清扫院落,有的为老人换上新被褥。屋内,崔金桂耐心倾听老人讲述年轻时的故事,当听到赵大妈说起儿子因工作远在他乡时,她轻轻拍着老人的手背安慰:“以后我就是您闺女,常来陪您唠嗑!”临走时,赵大妈红着眼眶,拉着崔金桂的衣角久久不愿松开。

在关爱老人的同时,崔金桂也将温暖的触角伸向事实孤儿群体。6月1日清晨,她早早来到集合点,将鸡蛋、面包和崭新的笔记本塞进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前往淅川县渠首的大巴车上,崔金桂变魔术般拿出彩笔,带着孩子们画窗外的青山绿水,欢笑声回荡在车厢。在周庄,孩子们围在非遗拓画传承人身边,崔金桂蹲在一旁,手把手教孩子们拓印“福”字,轻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当12岁的小宇因第一次完成拓画露出灿烂笑容时,崔金桂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花。得知小宇的爷爷生病后,崔金桂连夜联系志愿者采购营养品,第二天顶着烈日赶到小宇家。她握着老人颤抖的手说:“大叔,有困难您尽管说!”

6月6日,崔金桂带领金桂舞蹈队走进佑康颐养公寓。舞台搭建在院子的梧桐树下,老人们坐着轮椅围坐一圈。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队员们表演起精心编排的《夕阳红》舞蹈,崔金桂特意走到腿脚不便的张奶奶身边,拉着老人的手一起打节拍。演出结束后,她又带着队员们为老人修剪指甲、梳头,听他们讲述过往岁月。崔金桂用爱与陪伴,为老人孤独的心灵筑起温暖港湾,也让夕阳余晖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粥暖人心,以行践诺坚守初心

凌晨3点半,城市还在沉睡,崔金桂的闹钟却已准时响起。自2018年7月1日起,这串清脆的铃声,如同永不停息的公益号角,七年如一日,见证着她风雨无阻的坚守。简单洗漱后,她总爱对着镜子理一理鬓角白发,笑着对自己说:“新一天的温暖,该出发传递了。”凌晨4点半的爱心粥屋,后厨的灯光像寒夜里的萤火。崔金桂利落地系上褪色的蓝围裙,动作如行云流水——择菜时仔细挑出每片黄叶,切菜声在寂静中敲出规律的节奏;煮粥时守在灶台前,不时搅拌防止粘锅。夏天,蒸腾的热气混着汗水湿透衣衫;寒冬,冰冷的自来水冻得手指通红,但她始终专注,眼神里满是温柔与坚定。“这些早餐,是给辛苦的环卫工和老人们的心意,可马虎不得。”她常这样说。

6点的粥屋门前,渐渐排起长队。崔金桂总是第一个迎上去,一边热情地招呼“快进来暖和暖和”,一边麻利地盛粥、夹菜。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会小心地端着碗送到座位上;看到环卫工衣服沾了露水,就递上纸巾叮嘱“别着凉”。常来的环卫工老张打趣:“崔大姐的粥,比自家老伴煮得还香!”

最让人动容的,是她超乎常人的坚持。去年深冬,一场罕见的暴雪席卷南阳。路面结着厚厚的冰,崔金桂骑着三轮车,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突然,一条流浪狗从巷口窜出,惊慌中她连人带车重重摔倒,膝盖传来钻心的疼痛。可第二天凌晨,当邻居们还在梦乡,拄着拐杖的她又出现在粥屋。在随后的半个多月里,她忍着疼痛,坚持为大家服务。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传递着她的爱心,也温暖着整个城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崔金桂用自己的行动,在退休后的岁月里书写着大爱篇章。7月2日,崔金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要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力量播撒善意,让温暖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