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05:00
本报讯 《围孕期叶酸营养管理指南》《孕期营养风险筛查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近日在北京发布。两项团标均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3家权威机构专家共同编制。
“围孕期是指孕前、孕中、孕后一段特殊时期,开始准备或计划怀孕就进入了围孕期,直到哺乳期结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生荣誉会长黄正明在《围孕期叶酸营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团体标准发布会上介绍,围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状态都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叶酸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围孕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孕妇自身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关乎胎儿的正常发育,从神经管的闭合到细胞的增殖分化,叶酸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目前围孕期叶酸营养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叶酸营养状况评估不准确、补充方案不科学、对不同围孕期状态的妇女缺乏针对性管理策略等,这些问题将影响围孕期妇女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黄正明表示,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围孕期叶酸营养管理流程、提升围孕期妇女的健康水平,《指南》应运而生,为围孕期叶酸管理提供了有标可依、有章可循的科学依据。
“《指南》首创了叶酸分级补充方案,实现精准干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与老年健康管理处处长赖建强介绍,一是明确区分普通女性、备孕超3个月者、叶酸缺乏高风险人群的差异化剂量;二是强调具有代谢优势的“活性叶酸(6S-5-甲基四氢叶酸)”应用,规避传统合成叶酸潜在蓄积风险;三是首次设定叶酸补充安全上限:无监测条件下,禁用>800微克/日超过1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首次将“未代谢叶酸(UMFA)”纳入风险预警指标,直指过量补充的潜在健康隐患。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许雅君指出,叶酸在一般摄入量时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但大剂量(1毫克/日以上)服用叶酸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如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从而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孕期大剂量服用叶酸会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出现胎儿发育迟缓、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等。
“在进行公共科普时,要将核心信息传达清晰。”赖建强强调,“民以食为天,补充叶酸要以天然食物为主,补充剂为辅,不要将二者顺序颠倒。《指南》中叶酸的推荐补充剂量要根据每日摄入食物的种类和分量灵活调整,例如,每日应摄入400微克叶酸的人群,当日食物中如果已含叶酸200微克,则再补充200微克叶酸补充剂即可。”
国民营养是人类维持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民营养的宏大画卷中,孕期妇女的营养状况尤为关键。
“孕期妇女不仅是特殊人群,更是就医的特殊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同日还发布了另一项团标——《孕期营养风险筛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刘燕萍表示,孕期妇女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更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未来的健康。因此,保障孕期妇女的营养健康,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营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孕期妇女营养筛查相关的临床工作却未能跟上这一发展速度。”刘燕萍指出,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营养筛查及评估均有相应的要求,但在孕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中,尚未有专门的营养筛查工具。“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围孕期保健行业的深度发展,也制约了为孕期妇女提供精准营养服务的能力。”
“我国孕产妇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现象,宏量营养素过剩及微量营养素缺乏现象同时存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补充道,孕期营养管理已经有近20年历程,围孕期营养效果显现,但存在地区差异、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急需国家出台简单、高效的孕期营养筛查工具,以实现对孕妇的分级管理。“期待团标发布后,孕期营养筛查工具在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得到积极应用,获得更多信度、效度的验证,惠及孕妇人群。”
筛查工作如何在医院及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正确应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滕越介绍,当女性在医院确诊妊娠状态并进行首诊建档时,由受过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的医师、营养师或护士告知其孕期营养风险筛查目的,并指导其按照《要求》中的附录A——《孕期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的内容逐项打分,核算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判定筛查结果并告知筛查对象,同时决定再次筛查的时间和频率。
“筛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筛查,而是为了接下来进行的营养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强调,“筛查率高并不代表筛查后的营养管理就做得好。因此,既要筛查,更要连续性地做好对筛查对象的营养管理,才是筛查这件事最原始的初衷。”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