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6天半!333公里!合肥女子完成这项壮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3:05:00    

七月的高原,青海湖畔碧波荡漾,远处的牧民赶着牛羊路过环湖公路,37岁的合肥女子毛金玲完成了一项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壮举——六天半、自补给,独自环跑青海湖333公里。

7月11日,记者在合肥见到了刚刚结束青海湖之行的毛金玲,她穿着一身简练的运动装,身材瘦小,肌肉线条却格外流畅。


1

十年一念,终成此行

毛金玲是一位业余“跑马人”,平日里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朋友圈里写满了自己跑马的经历。她在微信视频号的个人介绍里写着:不爱金饰奢品,唯爱浪迹天涯。

“这是我第三次来青海湖,从十年前徒步转湖时,我就萌生了完成环湖跑的念头。”面对镜头,毛金玲眼里闪烁着执着的光芒。

十年前,由于久坐带来身体疾病,毛金玲开始产生运动意识,初时接触运动,一公里的路程对她而言都是漫长的距离。

徒步、竞走、骑行、瑜伽,随着运动的积累,毛金玲跑进了三五公里、十公里,参加过合肥几个跑团,成功把自己送上了马拉松的赛道。

近四年,毛金玲参加了30多场马拉松比赛,几乎都能名列前茅,其中还包括十几场前三的好名次。

这个酝酿了十年的梦想,在她每月500到800公里跑量、每周3到5次力量训练的加持下,最终落地。毛金玲称这个念头“有点大胆”,朋友则评价毛金玲这个独自环湖跑的想法“既大胆、又疯狂”。

毛金玲坦言:“身为中年人,我不怕失败,怕的是丧失尝试的勇气。”于是,在结束张掖市临泽县的全程马拉松后,毛金玲踏上了独自环游青海湖的征程。

图片源于受访者。


2

轻装简行,享受慢跑


7月3日,早上8点,毛金玲站在环湖跑的出发点——青海湖边的甲乙村,六天半后,她将再次回到这里,完成一次完整的青海湖环湖跑。

在稀薄的空气中奔跑,脚下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身后是绵延333公里的孤独旅程,对毛金玲而言,最大的挑战是高原说变就变的天气。

“高原上的天气,五公里不同天,一天间可能就会经历四季的轮转。”毛金玲向记者介绍,高原多变的天气,成为她有条不紊的环湖规划中最大的变数。

为了防风防晒防失温,也为了克服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毛金玲做足了精细的准备,多年的户外经验让她只携带必需品——背包、水袋、换洗衣物、手机、运动手环和防晒护具。高原的阳光灼烧皮肤,毛金玲裸露在防晒护具外的黝黑双手与白皙手臂已经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她的嘴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灼出了黑色伤口。不过,毛金玲依旧称自己是幸运的,“这次运气好,跑到哪段都能赶上好天气,大多数时间是温和的晴天或阴天。”

和大多数独行者不同,毛金玲形容自己“没有一刻感受到孤独”,她更享受和自然对话的闲适感和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抬头是晴空,路边的风景一直在更新,时而左边是雪山,右边是海湖;时而左边是油菜花海,右边是牛羊成群。”毛金玲向记者介绍,自己很享受在青海湖边慢跑的感觉,这种旷野的沉浸跑,让她更能体会到自我反省的向内探索。

更让毛金玲动容的是途中的人情暖意——野餐的自驾游客邀她喝茶歇脚,骑行者们反复相遇时为她加油助威,哈尔盖镇边观花驿站的藏族奶奶,站在路边久久凝望,一遍遍为她诵念“扎西德勒”。

图片源于受访者。


3

收拾行囊,整装待发


7月9日,毛金玲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压低配速、倒数距离,在中午1点30分,再次回到甲乙村,完成青海湖环湖之行。

毛金玲做到了,一个人、自补给,耗时六天半,用脚步丈量青海湖333公里的里程。平均下来,毛金玲每天要跑51公里,远大于国际全程马拉松42公里的标准距离。

“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可能我只比别人多了点尝试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毛金玲形容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次青海湖环湖跑的成功是基于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清晰探知。

对于很多人来说,333公里坎坷起伏的路程是一场身体层面的“极限挑战”,毛金玲并不这么认为,最初的计划是想要“够一够”自己身体的极限,而就目前来看,这六天半的环湖旅程并没有让她试探到身体的极限。

毛金玲还有一个“更大胆、更冒险”的想法,那就是跑步去拉萨,在新一片高原热土上书写更多普通人的体育传奇。

合肥晚报-合新闻见习记者记者:张雨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