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寿光】菜乡时评 | 便民“小三修” 暖了百姓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10:57:00    

■付惠敏

近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先后聚焦寿光,分别以《寿光“小三修”安家记》、《潍坊寿光:“小修小补”便利百姓生活》为题,报道了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区合理规划,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出18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的经验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修车、修鞋、配钥匙,这些“小三修”摊点虽小,却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电动车半路坏了、皮鞋开胶、钥匙丢了,街头巷尾的手艺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

然而,这样的便利过去并不稳定。摊点多为流动经营,今天在这、明天不见,市民找起来靠“运气”,摊主也因占道而提心吊胆。便民需求与市容秩序之间的矛盾,使“小三修”一度成了治理难题。

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探索出一条新路,在城区设置18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通过统一编号、划线定位、蓝色遮阳伞、电子地图和管理台账的“五统一”模式,让这些散乱的摊点真正“安了家”。摊主不再四处迁徙,可以安心守摊;市民不再碰“运气”,打开地图就能找到最近的服务点;管理部门有章可循,实现了秩序与便利的平衡。

细节最能体现温度。街头的蓝色遮阳伞整齐醒目,印着摊点编号和监督电话。修鞋师傅不再像“游击队”,而是踏实守摊的匠人;配钥匙老师傅表示,“给我们的这份尊重,暖人心”;居民也纷纷感叹,“以前找摊靠‘运气’,现在随时都能找到”……摊点优先设在闲置区域、背街小巷、居民区周边,既不影响交通,也便利群众。通过签订告知书、建立台账、动态监督等方式,摊点进入规范化管理,城市烟火气与整洁市容得以并存。

“小修小补”,小在摊点,却大在民心。它关乎摊主的生计与尊严,也关乎市民的日常便利与归属感。现代化城市建设,不仅是高楼和宽路,更在于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

寿光的探索实践表明,把群众的“小需求”真正落实到位,就能赢得“大民心”。当便民服务点成为街头的一道温暖风景,当市容整洁与生活便利和谐共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修小补,恰恰是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归属感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