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社论丨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01:43:00    

近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强调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有14多亿人口,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2020年以来,我国提出并逐步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首先是建立大国经济的需要。大国经济的特征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近期,个别经济体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挑起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立足国内大市场,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把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夯实中国经济发展根基。做强国内大循环首先要通过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国市场的规模和深度有赖于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的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才能发挥我们的市场资源优势。

做强国内大循环,关键是建立自主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补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这样才能避免受各种“卡脖子”风险,继续保持国内生产与消费的循环畅通。与此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强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优势与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于供给侧高质量的升级需求。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关键是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需求牵引力。多年以来,我国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当前,与供给侧相比,我国主要面对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供需存在一定的失衡。而总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消费存在短板,要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做强国内大循环,就必须着重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大力提振消费,促进国内大循环,首先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其次,要将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近日央行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长期投资驱动持续转化为产能和供给,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需矛盾。因此,以城市化为主线的建筑业以及日益自动化的制造业较难继续吸收更多就业,目前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领域,主要发生在服务业领域。

我国正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服务消费成为趋势,服务消费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因此,从就业与消费的关系看,做强国内大循环,应该积极发展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消费比重以及服务业水平都相对偏低,数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需求还未完全释放出来,这部分受制于服务业供给创新与质量。因此,我们强化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完备的同时,也要改善服务业供需的短板,让经济结构更加平衡,有助于畅通和做强国内大循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