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45年致追梦人丨徐霞:有一种感动,只能在音乐厅发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3:00    

“我的深圳故事从1990年开始。”徐霞说。1990年5月4日,徐霞一行十几人应邀从北京来深圳参加一个“五四”青年节演出。那是她第一次来深圳,先飞到广州,然后再被小汽车接到深圳。

1

来深演出

人生首次收到鲜花

时隔多年,徐霞依然清晰记得,她和几个主要演员每人收到一束鲜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鲜花,从前登台,收到的都是塑料花、绢花。鲜花,激发了一个女人微妙的感觉。”

当天,徐霞和同伴被安排住在怡景花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怡景花园,是深圳第一个别墅区。“我第一次住了别墅,第一次用了夏士莲沐浴露,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徐霞回忆道。第二天,早上去喝早茶,午餐后不久是英式下午茶,晚饭后还吃了夜宵。“一天居然吃5顿饭!”习惯了部队简朴生活的徐霞,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感叹。徐霞看到身边的深圳人都时髦得不得了,妆发精致,衣服、鞋子搭配得宜,再回头看看自己带的衣服,简直就是“大妈”。

徐霞

第三天,一位负责接待徐霞的漂亮女性说,“徐霞,我带你去洗头。”在徐霞的认知里,洗头意味着剪头发、烫头发,她连忙拒绝,“我不用剪也不用烫”。对方把她带到晶都酒店楼上,“原来深圳人说的‘洗头’,是躺在那,等人舒舒服服给你洗完再按摩。”

深圳,在极短时间内激发了一个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怡景花园后面有个荷花菜场,演出之余徐霞去逛了逛菜市,没想到又被震撼了。“鱼是给你去好鳞的,排骨一根根剁好,蔬菜每把干干净净。这些简单的小事,勾勒出了一个文明的深圳,我开始觉得,如果在这里生活是不是也挺好。”多年后,已经完全想不起那次表演了什么,只记得在深圳见到和感受到的种种,给徐霞留下了异常深刻、美好的印象。

2

脱下军装

直奔深圳找机会

一周后,徐霞回到北京。彼时她正考虑从解放军二炮政治部文工团转业。原本笃定留京,也联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并参与了几次演出。

但深圳之行,让她改了主意。等到正式脱下军装,徐霞直奔深圳。

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改革开放窗口和毗邻港澳的优势,深圳的歌舞厅文化盛极一时,成为全国娱乐标杆,也吸引大量音乐人才南下发展。

徐霞成了其中一员。为在深圳站稳脚跟,她开始以“特邀嘉宾”身份,在当时极高端的晶都酒店三楼丽晶俱乐部驻唱。美声、流行、咏叹调,徐霞都极为擅长,每晚演唱45分钟,可以拿到丰厚报酬。唯一令徐霞不适的是,娱乐场所的应酬文化。一次因为拒绝台下老板点唱生日歌的要求,双方爆发矛盾。

心生厌倦的徐霞,第二天就递了辞职信。三个月的驻唱生涯,戛然而止。

心高气傲的徐霞,不想再这样唱歌。幸好传说中“遍地是黄金”的深圳,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徐霞很快在一家珠宝公司找到工作,“我想以另外一种生活的姿态,去重新开展我的人生”。

1992年,宝安撤县建区,正准备组建家庭渴盼稳定生活的徐霞,又抓住时代机遇,通过考试调干进了宝安区图书馆任职副馆长。

那几年,徐霞在岗位上干了几件大事,1994年推动公共图书服务项目“千村书库”工程启动,助力宝安区参评第一届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同年为宝安区图书馆成功申请财政资金,首批引进境外期刊48种,成为探索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开放交流的有益尝试。徐霞成了宝安区甚至深圳市文化线口的名人。因为业务能力出众,各种调令纷至沓来,随后几年,福田区园岭街道办、福田区文化局、深圳市文化局,都留下了徐霞的人生足迹。

3

筹建音乐厅

邀请郎朗开幕演出

时间来到1998年,深圳首提建设“八大重点工程”,总投资逾200亿元,包括市民中心、会展中心、深圳大学城、深圳音乐厅与图书馆等地标建筑,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与国际化形象。深圳音乐厅筹建之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周小燕先生的高材生徐霞,认为其“有才华、有人脉、有资源、有毅力”。

2007年10月12日,深圳音乐厅迎来首场演出。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00年底,徐霞成为第一个到位的深圳音乐厅筹建办的人员。“我们当时在对面的关山月美术馆借了三间办公室,开始招兵买马。那几年很有幸,每逢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过来,我都跟在身边,听他对音乐厅整个设计理念的阐释。”

徐霞还记得,矶崎新的设计初衷是融入“金木水火土”概念,其中“土”借音乐厅西面黑色外墙呈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人对黑色有所忌讳,所以这一设想最初也受到非议。但矶崎新非常坚持,不仅因为从国际化的审美角度,还因为深圳常年日照强烈,黑色哑光材质能吸热后形成热屏障,有效降低能耗。

2007年10月12日,顺利落成的深圳音乐厅迎来首场演出。演出由徐霞策划,请来郎朗钢琴独奏。这场由俞峰执棒、深圳交响乐团协奏的“名震天下”郎朗钢琴音乐会,开票2小时门票售罄,演出当日场外还聚集大量乐迷,通过广场大屏同步观看。

音乐厅开张后,徐霞觉得应该有一句直击人心的slogan(口号),她想到著名词作者唐跃生,亲自开车把对方接到音乐厅采风。“我领着他穿过两层厚重大门,路过管风琴,踏上舞台地板,眼见他突然变得肃穆,告诉我找到感觉了。”回家后,唐跃生很快发来三条slogan。最终徐霞选中“有一种感动,只能在音乐厅发生”。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打动很多人。

4

打造公益品牌

“美丽星期天”受惠者众

十几年前,深圳演出尤其古典音乐,赠票情况还比较普遍。“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绝对不是看流行音乐。”重回上海音乐学院攻读艺术管理系研究生的徐霞,将思索付诸行动。她向有关领导建言,“深圳需要有一个古典音乐的大课堂,主讲者用风趣幽默的方式,为市民做艺术普及。”

没过多久,每年200万元的基金批了下来,公益品牌“美丽星期天”由此诞生。徐霞回忆道,“当时我们去新加坡学习,在一批项目中看到‘Beautiful Sunday’,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就翻译过来借用了。”

如今,“美丽星期天”已持续举办18年,累计演出和讲座场次约600场,惠泽观众约80万人次。

徐霞认为,“‘美丽星期天’颠覆了古典乐传播传统,帮助深圳完善了商演市场,培养了一大批学习交响乐、欣赏交响乐,继而为交响乐买单的人,也以艺术普惠重塑城市人文生态。”

从事剧院管理20年的徐霞,在知天命的年纪,再次当起“追梦人”。她辞去工作,以巅峰状态回归歌唱事业,成立“徐霞音乐工作室”,发行黑胶唱片,斩获年度大奖,独唱音乐会一场又一场,从中国开到美国。最新消息,她与中国艺术歌曲顶级创作者刘聪合作原创交响声乐套曲《情若天海》,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送上祝福。

徐霞说:“我在深圳生活了35年,我想为深圳留下一部作品。最初,深圳吸引我的是它的南国风情;后来是它朝气蓬勃的新鲜感,还有‘深圳速度’;现在,我知道我深爱这片土地的理由:这座城市会让你感觉英雄不问出处,是奋斗者的‘新大陆’,所有追梦人都能在这里开创一片新的天空。”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