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4:09:00
开栏语:
在成都,无需远行,放眼瞭望就可以进行一场原地的旅行。
从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水脉,到杜甫笔下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从陆游“二十里中香不断”的梅花驿道,到宋祁笔下“万花如绣翠拂首”的园林盛景——被山水偏爱的成都,用三千年时光将自然写进城市经脉,让生态美学在街巷阡陌间自在呼吸。
城中星罗棋布的园林坊间、近在咫尺的风景,优美婉约的文学作品写出的生活姿态,已经成为了成都人熟悉的场景,创造着独属于成都的城市美学。
基于此,特推出“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专题栏目。循着千千万万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绿意收集成册,让蜀地山川的呼吸声,随着张张镜头扑捉的照片、次次深情朗诵“有声名片”,漫过巴山,润泽远方。
当晨曦漫过龙泉山脊,在“日气熏花色,韶光遍锦川”的光影里,我们在①《在金色的时光里相遇》。
沿着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捕捉②《成都暖阳下的慢调时光》。
成都暖阳下的慢调时光
曹蓉
成都最美的生活,是慢下来晒太阳的样子。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很慢,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成都的慢调却从未远离过。无论世界变得多快,人们的脚步走得多么急,只要身在成都,你会发现,一切都慢了下来,周遭一派静谧祥和,连云朵和太阳都俯下身来,仿佛重返初始时光。
悠闲、惬意,晒着暖烘烘的太阳,享受心灵的平静与自由,不过多追逐物欲。这是成都人与生俱来的低碳生活和生命态度。
全中国最爱晒太阳的人,一定是成都人。
我,一个在锦江边长大的成都人,深知成都人对阳光的热爱,早已深入灵魂,那份眷恋如影随形,缠绕在每一寸记忆的缝隙里。那流淌在血脉中的“太阳文化”基因,仿佛被前世的印记深深烙刻。
成都是雪山下一座“少见太阳”的城市。
气候,是大自然为成都人悄然设下的一道伏笔。数万年前,四川盆地四面高山环抱,原始森林绵延无垠,雨水丰沛如天河垂落,滋养着这片温润的亚热带大地。时光流转,冰川退去,成都平原缓缓舒展开来。然而,即便冰雪消融,天空依旧深锁轻寒,厚重的云层如沉默的面庞,将阳光藏匿在漫长的阴霾之后。
自古,成都人便在这片氤氲潮湿的土地上生活,习惯了云雾低垂的日子,习惯了雨丝连绵的呢喃,也习惯了“漏天”之下终年不歇的湿润气息。然而,正是这无尽的阴天,让阳光成了最珍贵的奢侈品。那一抹久违的金色,总能在顷刻间点燃整个城市的欢腾。成都人对阳光的渴望,如同千百年来的川流不息,炽热而深情,仿佛是在追寻某种天命之中的恩赐,每一寸暖意,都是漫长等待后的盛宴。
成都的太阳,像金庸小说中那位顽皮的老顽童,总在我们眼巴巴地期待时,才慢悠悠地露出笑脸,眯着眼睛,调皮地嘻嘻一笑。暖阳回归的那一刻,金色的阳光如丝丝缕缕的金线刚一洒下,街头巷尾、写字楼仿佛一瞬间被唤醒,找工作暂停,上班族纷纷申请放假,老板推掉应酬,男女老少齐齐出动。或步行、或骑行、或驾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大家不约而同地去晒太阳。全城的人像夸父逐日一样,朝着阳光的方向奔赴。整个城市因太阳而沸腾,又因太阳而安详。
我曾满心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座城市因阳光而如此疯狂?直到后来,才渐渐领悟,这不仅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深刻灵魂对话,更是对那份稀缺阳光的执着追寻,是人们在低碳生活中对自然平衡与和谐的追求。
初春的午后,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笑脸,驱散了细雨绵绵带来的倒春寒。
“想出来晒太阳吗?我在河边等你。” L在电话里说。
“好啊!”我开心地应着,似乎看到他嘴角轻扬,笑意如阳光荡漾在脸上。
我喜不自胜地从家中奔出,漫步至不远处的清水河畔。
太阳耀眼得令人不敢直视,一幅绝美的春日画面猛然撞入我的心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芳草两岸,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回到了日色很慢的从前。阳光下的水面闪耀着细碎的金箔,一群白鸟轻盈地从河洲起飞,迎着太阳欢鸣“关关”,似乎在赴一场千年的相会。河畔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闪烁着金色光泽,像是一首四言的《诗经》,大方地铺展在阳光下。
沿着长堤款款而行,我看到远处的宽阔草坪上,突然冒出一堆五彩斑斓的小蘑菇,和数不清的人形向日葵,好像春风一吹,四处长满了人,顺着斜坡延展至水边。走近一看,那些色彩斑斓的蘑菇竟是一顶顶帐篷,错落有致地散布在草丛间,好似大地上展开了一场盛大的美学宴会。而那些人四散铺开,慵懒地晒着太阳,宛如成精的向日葵,静享这一刻的温煦与安宁。也难怪成都人被戏称为“向日葵人种”。 这来自银河系的碳基生命,在太阳下面瞬间变成了植物系人类。
我忽然想起了“蜀葵”——这种也叫一丈红的花朵,最早在四川被发现,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朝。蜀葵是成都的本土花卉,根植于这片沃土,悠久的岁月将它与这座城市深深连结。它的植株高大挺拔,花朵鲜艳夺目,总是毫不犹豫地朝向太阳,仿佛在热烈地拥抱阳光。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成都市花若是蜀葵该多好,那么成都人,便是向阳而生的“蜀葵人种”。
在堤岸的草地上,密密麻麻的“蜀葵”正沉浸在阳光中,而在这片阳光和绿意交织的画面中,我一眼便看见了L。
他安逸地坐在一把舒适的布椅上,身旁是一张小巧玲珑的布桌。桌上,一杯红茶正袅袅升腾着热气,茶香醇厚、温暖,缓缓在空气中弥散,与四周清新的自然气息交织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他专注于手中的书,手指轻轻搭在书的边缘,随着目光的流动,书页偶尔被微微翻动,温暖的阳光正巧倾洒下来,好像那些文字也闪着金色。
似有所感,他抬起头来,恰巧与我目光相遇。刹那间,笑意在他脸上绽放开来,眼眸深处映满了洒落人间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我轻快地迈上草阶,来到L的身旁。轻轻坐在早已为我准备好的布椅上,目光落在桌上那杯红茶上,心头微暖。我笑着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红茶的温热顺着喉咙滑下,带着阳光与花草的味道,仿佛一股微醺悄然蔓延,让我不禁沉醉于这份宁静与温馨。
“晒太阳的人真多啊!”我轻声感叹。
“太阳一出来,全城的人都放假了。”L笑着回应,眼中满是阳光与惬意。
我缓缓环顾四周,只见一些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姿态各异。有的翻身侧卧,仿若正在与大地轻声呢喃;有的俯身趴着,似在静静聆听土地的心跳。有人将外套轻轻覆于上半身,如同将阳光揉碎的云朵披在身上;有人把帽檐压得极低,几乎将整个面容隐匿其中,双眼紧闭,纯然进入了化境,沉浸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惠赠。
水清、草碧、花红,而那些晒太阳的人,或拍照、或喝茶、或聊天、或静读,或慵懒而卧,或闲适而坐,恰似这片美丽景致中的一部分,形成了一种令人心醉的美学,带着视觉上的冲突,却又如此和谐、独特。
时光,如眼前缓缓流淌的河水,悠然自得,从容不迫,毫无喧嚣与急躁,仿佛岁月从未受到打扰,静谧而安然。
栏边,一位老人安坐在轮椅上,眼角的皱纹似乎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身旁的老伴轻柔地为他盖上一条暖和的毛毯,细心的动作带着满满的温情。两人静静相视,笑容中有着岁月沉淀的默契与深情,眼神交汇时仿佛世界都静止了,唯有那金光闪闪的河面在柔和的阳光下轻轻波动,映照出他们岁月里最温柔的光阴。
草丛间,一对情侣靠在草地上,带着宠物狗一起晒太阳。狗狗乖巧地趴在主人脚边,时不时伸出舌头舔舔主人的手。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治愈着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古铜色的太阳低悬在天际,将暖暖的光芒渗透进每一寸肌肤。晒太阳的人们如古老的信徒,身体被这片光辉所笼罩,周身环绕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与阳光浑然一体,让人恍惚间他们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游离于现实与梦境之间。
在河边,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女子静静端坐,她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金色的余晖洇染着她的发丝,如同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宛如天际坠落的星光。她的眼眸深邃,仿佛凝聚了太阳的所有光芒。那一刻,似乎她来自久远的太阳国度,带着万物复苏的力量与神秘。
此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圣气息,仿佛天地间正在举行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每个人都在默默接受着从远古时代延续而来的阳光洗礼,所有的疲惫与纷扰都在这片光辉中消散,只留下宁静、纯净与神秘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这晒太阳中重新获得了生命与意义。
晒太阳,大概是刻进成都人骨子里的热爱。
古人称晒太阳为“负暄”,借冬日暖阳驱寒取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然则,成都人对阳光的钟爱,并不止于冬日。这份情感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节奏与气韵。从茶馆的竹椅,到巷陌的石阶,再到公园长凳上的闲适身影,以及草坪上的花式姿势,阳光下的慵懒与惬意,已然成为成都低碳出行的独特风景,也构筑了这座城市崇尚太阳的品质。
这一切,要追溯到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在成都的金沙遗址,考古学家揭开了古蜀文明崇拜太阳的神秘面纱。令人震惊的是,那片重见天日的太阳神鸟金箔,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带着古老的呼唤。那薄薄的金箔上,外层是四只首尾相连的神鸟,内层则是放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四只神鸟围绕太阳翱翔,生动地展现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与敬仰。这不仅是古蜀文化的象征,更为成都人喜爱晒太阳的传统,添上了神来之笔的根据,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热爱与敬意。
自古以来,成都平原便以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得天独厚之地,孕育了丰饶的农耕文明,也造就了一种悠闲安逸的生活方式。
望着眼前晒太阳的人们,我仿佛看到那时的成都人,在农耕与读书的余暇时光里,一如今日的我们,悠然地坐在河畔,倚靠草地,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享受着慢调的负暄时光。沐浴着暖阳,仿佛一首舒缓的民谣,有一种特殊的治愈力量,让人心瞬间平静下来。
在成都人的日常里,晒太阳不仅是一种悠闲的享受,更是低碳生活理念的自然体现。当人们沉浸在阳光的怀抱中,现代化的电器设备似乎远离了他们的世界。没有空调的嗡鸣,不被刺眼灯光打扰,不带任何目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被悄然打破。人们在阳光下,尽情享受着这份纯净且免费的馈赠,一切都变得简单与真实。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平静,更是一种对地球深沉而温柔的关怀。成都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绿色生活哲学,悠然自得,却又深具力量,传递着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美好。
我不禁心生感动,这是怎样一种人生境界?在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与自然默默对话,与天地合二为一,将自己融为这片大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身散发着恬淡悠远、安逸自在的独特气质。
成都人,宛如岁月的智者,早已将 “道法自然” 这一古老而深邃的老子智慧,和逍遥自在的庄子哲学,深深镂刻进生命的每一处脉络,不着痕迹地融入生活的日常,变为午后于河畔悠然晒太阳的惬意时光。
正是这份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内心的深度契合,悄然造就了这座城市超然物外、清新脱俗的生活美学。成都人恰似挣脱了尘俗纷扰的太阳神鸟,在生活的天空中自在翱翔,于从容之间勾勒出理想低碳文明的轮廓。摒弃繁杂,返璞归真,他们将生活活成了一种极致的艺术,那是一种不刻意追求、却自带丰盈的高级境界。
“好安逸哟,巴适的慢时光。”L那带着成都腔的感叹打破了我的思绪。刹那间,我仿若被一道灵光击中,豁然开朗:生命的丰盈与深邃,常常蕴藏在那静谧悠长的慢时光里,隐匿在简单纯粹的低碳生活之中。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能够在匆忙的脚步中暂时停驻,感受那份宁静,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深刻生活智慧。
L微笑着,默默点头,似乎也与我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