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慧城市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走进城西区看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0:52:00    


清晨,阳光透过智能遮阳帘温柔洒进客厅,李阿姨的智能手环轻轻震动,提醒她今天的血压测量时间到了;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独居老人张大爷的居家传感器传来一切正常的信号;城市的另一头,交通大数据平台正悄然调整着早高峰的红绿灯配时,让通勤之路更加顺畅……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当下智慧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当科技与城市深度融合,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悄然发生着美好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引擎。

从智慧小区的精准服务,到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再到城市管理的智能调度,城西区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致力于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充分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城市运行中,让群众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

智慧场景一:大数据守护“银发族”

在传统社区管理中,老年人、独居群体的居家安全与生活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响应。而如今,智慧小区的建设让科技赋能社区治理,尤其是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

在城西区刘家寨小区,智慧养老平台接入了家庭传感器、紧急呼叫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活动轨迹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属可第一时间介入。智慧养老板块守护独居老人,只是该智慧小区建设的功能之一。

走进小区24小时综治服务中心,“数字西区”智能服务平台跃然眼前。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操作,服务平台弹出多个功能板块,智慧社区·刘家寨小区基本信息、感知设备分布、党群服务平台、应急保障等多个功能区一目了然。“智慧社区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功能、智能化的社区管理体系,涵盖了从地理信息可视化到火灾预警、智能化监控、人员车辆管控、文明遛狗检测、电动车识别、重点人员管控等多个场景和功能。”智慧平台项目负责人王泽龙告诉记者,刘家寨小区作为智慧社区示范点,已实现了多个功能建设,并对小区46户70岁以上独居老人实现智能监测,通过铺设智慧床垫的方式,实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做到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前不久,刘家寨小区发生一起儿童走失事件,通过视频识别、线路分析,1分钟锁定、10分钟找到孩子;兴海路11号院1单元1楼发生火情,智慧平台自动报警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刘家寨小区94岁独居老人出现呼吸异常,智慧平台第一时间监测到并自动报警,随后通知老人家属……自数字城西全域治理服务上线以来,一个个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智慧平台的可行性,居民也切身感受到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捷生活。

智慧场景二:“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

过去,群众办理社保、公积金、营业执照等业务常常需要自己“跑腿”,而如今,政务服务智慧化让“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现实。

走进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眼前的智慧化数字平台清晰地展示了中心的运行情况。大厅入驻部门、窗口数量、进驻事项,取号时段分析、大厅人流量分析等全部汇总于此。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提供更加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城西区在推行中午“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服务后,再次升级服务质效,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个人和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体验。

“24小时自助服务区,也叫24小时共享服务大厅。白天,个人和企业可根据各自的时间安排,在中心帮办代办员指导操作下,随时申报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存取件、在线查询。目前,中心正在对每台自助设备配备图文版操作流程指引,用以满足个人和企业晚间自主办事需求。”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东超告诉记者。

对智能化服务的感受如何,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打开政务服务小程序,其中的政务地图真是好用!比如爱老幸福食堂位置、社区帮办服务热线、掌上政务服务地图一目了然。”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除了一站式的掌上服务平台升级外,城西区还不断拓展智能服务领域,增加智能客服、AI审批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了办事时间,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

智慧场景三:城市治理服务一屏观全域

城市治理的智慧化,不仅体现在民生服务上,更在于城市运行的高效调度。一直以来,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搭建了市政、交通、环保、应急等各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这里是城西区的“城市大脑”,走进指挥中心,多个电子屏循环播报监测画面。据采访了解到,该中心已接入了5098台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并记录气象变化、火灾隐患、用电隐患、燃气泄漏等情况。

如何让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全域管理?

“我们通过将城市运行指挥功能和算力中心数字平台相结合,引导技术升级、角色升级和应用场景升级,并且整合现有系统和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多维度数据采集、共享、运算、分析打造数字政务技术底座。”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城西区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加快“数字青海”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统筹智慧社会建设、谋划布局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建设了青藏高原第一座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青海昆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目前,城西区依托青海昆仑人工智算中心,主动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打造AI算力底座,吸引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从基础设施、芯片、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算法研究、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布局。

从智慧小区的温情守护,到政务服务的便捷高效,再到城市管理的智能调度,智慧城市建设正让科技红利惠及每一位市民。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城市将变得更加“聪明”,而群众的幸福感也将随之不断提升。(记者 张国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