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3:48:00
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从非遗手作体验到沉浸式夜游,从AI人机互动到沉浸式VR体验……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紧扣该主题,成都各大博物馆推出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金沙遗址博物馆:非遗集市,传统手作唤醒古蜀记忆
“太阳神鸟”化身糖画模型,黄金面具跃然蜡染之上……这一天,金沙遗址博物馆摇身一变,成为非遗展演的舞台。现场,由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等学校、金沙社区以及成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心制作的数百件精美手工作品齐聚“金沙非遗集市”,令人目不暇接。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动手体验”成为游客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方式。在银花丝非遗展演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精湛的掐丝技艺,游客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瓷贴画互动体验区,一家三口协力,拼贴出精美的黄金面具纹样;在线装书工坊内,年轻人穿针引线,亲身体验“古籍复活”的乐趣。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变脸表演与游客互动。
当天上午,川剧变脸、传统舞狮、铜壶茶艺等充满巴蜀风情的民俗表演更是掀起了一波波观演热潮。尤其是川剧变脸表演中,演员一个转身,脸谱瞬间从红脸关公变为金面青铜面具,引得观众惊呼连连:“这简直是古蜀文明与川剧的完美融合!”
成都自然博物馆:多样体验走进熊猫世界
从创意展览到木偶戏表演,从知识满满的社教活动到酷炫十足的VR体验……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以大熊猫为主线,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萌趣十足的自然探索之旅。
在“大熊猫主题摄影与绘画展 — Hi,胖达”活动现场,一幅幅精美的水粉画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大熊猫在不同栖息环境中的可爱姿态与多样行为习性,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大熊猫的世界,感受到它们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成都自然博物馆里的熊猫木偶戏表演。
活动当天,自然博物馆特别邀请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木偶团)的专业老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熊猫木偶戏表演。木偶戏老师以娴熟的技艺操控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木偶,一举一动牢牢牵住观众目光。
此外,《熊猫的世界》VR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该项目利用VR技术,以时间为线索,真实复刻了大熊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场景。观众杨鑫戴上VR眼镜后兴奋地表示:“这种智慧化体验场景真是太酷了!”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会儿穿越到了远古时代,一会儿又置身于盛唐,与大熊猫一同展开奇妙的探险之旅,沉浸式地了解了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武侯祠:夜游三国,AI赋能千年智慧
夕阳下的武侯祠,红墙竹影间流淌着三国的风云故事。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重头戏”,武侯祠首次推出沉浸式夜游演出《夜映武侯》。琴亭前,古筝声与杂技演员的翻腾交相辉映;三义庙广场上,情景朗诵《出师表》荡气回肠,观众仿佛置身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历史场景。
AI“小诸葛”成为现场焦点。这位数智人不仅能声情并茂地讲述“木牛流马”的玄机,还能与观众对弈围棋。在三国文化陈列室前,游客陈光明父子俩与“小诸葛”展开五子棋对决,引得围观者连连喝彩。“没想到博物馆还能这么‘潮’!”
学术品牌“观略讲席”则让历史爱好者大呼过瘾。四川大学教授韩刚以《三国蜀郡图像的自然真实美感》为题,从艺术视角解码古人的审美智慧。讲座结束后,观众仍围在讲台前追问细节,学术热情与大众文化在此碰撞出火花。
各大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