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20:3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潮新闻记者 马焱 张孙超 摄
据潮新闻7月7日报道,无堂食外卖,顾名思义就是仅做外卖的餐饮店家。为节省店面成本,这些外卖大多只有一个厨房,且一般都不设在沿街店铺,其背后的隐蔽性与监管难题不容忽视——后厨环境是否卫生、食材原料是否安全、食品加工是否规范等等,这些都让消费者在享受外卖便利的同时心存顾虑。面对这一新兴业态的监管挑战,浙江率先探索全新路径,在全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经营场所隐蔽、商户规模小、经营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等原因,无堂食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市场监管的难点,也是困扰公众的民生痛点。一些商家昧着良心搞“黑外卖”,更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无堂食外卖被“脏乱差”的阴影所笼罩。试问,如果连安全都保证不了,消费者又如何能安心消费?行业又如何有序良性发展?
破局这一问题,现实其实一直不乏实质性探索实践。比如,政府层面,前不久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平台层面,美团近期推出的“浣熊食堂”,由平台重资产投入并进行线下管理,商家拎包入驻,全店明厨亮灶每日更新食安巡检情况,通过“全程可视可追溯”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而此次浙江探索的路径和模式,则是一次集各方智慧、更具力度的治理升级。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中,更是监管模式的革新,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治理,核心在于公开透明。重要的是,该模式集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平台助力、商户自治于一体的运转逻辑,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该管则管到位,该放则放得活,让政府与市场各展所长、协同发力,使得“问题存量”变为“发展增量”,共治与共享也就水到渠成。
据悉,浙江全省已建成此类聚集区161个,涉及无堂食外卖商家3040家,目前,已完成14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规范化治理,并计划在今年底前实现全面提升。这将进一步发挥这一模式的“示范效应”“涟漪效应”,用良币驱逐劣币,为外卖行业的良性健康运转贡献力量。
再好的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比如,在外卖平台上,是否可以对无堂食外卖聚集区里的商户进行鲜明标识,一则是让消费者更容易找到并吃到安心放心外卖,二则可以进一步逼仄问题外卖的生存空间。此外,如何让这一模式覆盖更为广泛的商户,从试点样板走向更普遍落地?做外卖生意的商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的精度和深度,让问题外卖真正无处遁形?这仍需监管者、平台与行业凝聚智慧、共同作答。
浙江的探索,让“无堂食外卖≠脏乱差”,在某种程度上,从愿景照进现实,是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型业态监管模式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其证明的是,只要肯下功夫、敢于创新,“看不见的后厨”也能成为“放得下心的厨房”,顽疾也能找到破题之道。当然,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治理创新持续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绘就“放心消费在浙江”的新图景,我们仍在路上,更需笃定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