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42:00
曾衡林
浏阳市新华书店自2020年启动“书香校园·共享阅读”工程以来,至2025年4月,在浏阳全市各中小学校打造“智慧·共享书屋”阅读平台256家,近13万学生参与其中,让校园飘满书香,也吸引了重庆、江西、河北、湖北、广西等多地前来学习取经。
在三湘大地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建设书香校园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传承湖湘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校园阅读生态深度融合,打造独具魅力的书香校园,成为湖南教育工作者、图书出版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文化传承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精神内核。从岳麓书院的千年弦歌到橘子洲头的革命豪情,从屈子行吟的浪漫楚辞到船山学说的经世思想,湖南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湖湘文化以 “经世致用、敢为人先” 的精神特质著称,这种精神深深烙印在湖南人的血脉之中。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湖南各地学校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全集》等湖湘先贤著作纳入阅读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先贤的家国情怀与治学智慧。长沙某中学开设 “湘籍作家作品研读” 课程,组织学生精读沈从文的《边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让学生在文字中领略湖湘大地的风土人情与人文精神。通过这些举措,书香校园成为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湖南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许多学校创新阅读形式,打造 “阅读 +” 模式,将阅读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有机结合。例如,部分学校开展 “跟着诗词游湖南” 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人描写湖南的诗词,实地探访岳阳楼、桃花源等文化古迹,在行走中深化对经典的理解;有的学校举办 “湖湘故事我来讲” 演讲比赛、“楚风湘韵” 主题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表达欲望。此外,“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也让阅读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湖南书香校园建设仍面临不少挑战。城乡之间阅读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农村学校存在图书陈旧、数量不足等问题;数字化时代,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对青少年阅读习惯造成冲击,深度阅读时间被严重挤压;部分学校阅读活动形式化,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共同破解。
面向未来,湖南书香校园建设应立足本土、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学校阅读资源的投入,通过建立城乡学校阅读联盟、开展图书捐赠活动等方式,缩小城乡阅读差距;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阅读平台,推出适合青少年的优质阅读 APP,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阅读。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阅读评价体系,将阅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科学的阅读激励机制,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文化因传承而繁荣,教育因书香而芬芳。在建设书香校园的道路上,湖南应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以创新的实践探索为动力,让书香弥漫每一所校园,让经典浸润每一颗心灵,为培养既有湖湘文化底蕴又具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让书香成为新时代湖南教育最亮丽的名片。